1、穩住心態,營造輕松氛圍
高考不僅考孩子,更是考咱們家長,孩子心理壓力大,家長心理壓力更大!
對于高考,有些家長比孩子還急,不停地嘮叨,還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考不好,整天愁眉苦臉,很少說話,殊不知,過度緊張的環境,不僅會影響孩子們的獲取率,甚至還會影響他們在高考戰場中的臨場發揮。家長自己要保持一個冷靜而穩定的心態,先調節好自身的情緒波動,只有自己情緒穩定,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。
其次,保持一顆平常心,此時更要一如既往,不要刻意去做什么,更不要因為高考臨近而改變對考生的管理,家長不需要主動做出太多改變,總體保持穩定更重要。
構建家庭的和諧,營造輕松的氛圍,這對孩子的備考是非常有幫助的。
2、照顧好孩子的飲食和休息
高考前夕,孩子復習大都是非常用功,連續學習,身體和大腦都會很疲憊,有時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,還會影響效率。此時,家長們就要照顧好孩子的飲食和休息,保持營養均衡,忌諱突然大補。
同時適當的提醒孩子勞逸結合,要盡可能鼓勵孩子多鍛煉身體,尤其是在疫情反反復復爆發的狀態下,不僅心態需要給予關注,身體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。只要好的身體,才能應對接下來的的緊張學習。
3、爭分奪秒、永不言棄
有些家長在最后階段認為孩子的成績基本定型了,不會有較大的提升了,只要順其自然、走到最后就行了。其實,這個想法是不對的。高考不結束,就絕不放棄努力。任何時刻,都可能突破。
在最后的30多天里,家長和孩子都不能放棄,而是要想方設法查缺補漏,增長知識、夯實基礎是根本,掌握規律是方向,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是關鍵,在有限的時間內,爭取最大的獲得,就能取得能力范圍內應取得的成績。
4、不要過分關注分數和排名
這段時間還會有大大小小不少的考試,好多家長會比較重視孩子考試成績,且情緒會隨著孩子的成績不斷波動。這也是不對的。一方面,家長的情緒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。另一方面,這一階段考試的主要功能是找出孩子不會的、不懂的知識,考試成績越差,暴露的問題越多,改進的空間就越大,對提高高考成績的好處就越大。
因此,這段時間,家長、學生和老師都不應該關注考試的成績有多低,而應該關注孩子做錯的題有沒有都搞懂、不會的知識有沒有都補起來了。只要每天搞懂一個內容,哪怕是一點點知識,對高考成績也會有益處。
同時也不要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,這是學生反感的問題,特別是高三的學生,他們有自己的思想,他們有自己的安排,不要總說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怎么樣?過度的攀比,會讓孩子反感甚至失去信心,家長要做支持者,不做質疑者,要給予信任,信任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。
5、做好志愿填報的準備
這段時間家長要提前了解大學專業以及高考志愿填報的規則技巧等,準備好相關材料例如招生簡章等,只有這樣,才能在報考志愿時給出合理且正確的建議,避免孩子在報考志愿時走彎路,俗話說的好”七分考三分報”,孩子要考的好,志愿填報更要報的好!
此外,一定要注意,在最后的這段時間一定不要和孩子談專業院校,因為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,孩子會自然地去想讀什么學校、什么專業更好?減少了學習的時間,對高考成績有害無益,家長自己做到心理有數就好。
高考結束后,再依據對孩子的了解,幫助孩子完成填報,讓孩子保持一顆清凈適度緊張的沖刺狀態。
6、做好兩手準備
高考結束后,勢必會有人歡喜有人憂,如果孩子考得好,那肯定是皆大歡喜,如果孩子的高考成績不理想,不甘心讓孩子讀?,家長就要為孩子做好兩手準備,提前了解國外大學的本科招生計劃,一旦成績不理想,就可以直接申請國外的大學。
高考不僅是對學生的考驗,更是對父母的考驗。越是在高考最后的沖刺階段中,作為父母,越應該保持強大的自控狀態,不要因為自己的緊張和焦慮,給高三生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和壓力。
堅持做好上面6點,高考后,孩子會給你一個驚喜!

微信搜索"考試吧高中資訊" 關注獲得高考備考資料
相關推薦:
2022高考答案 | 2022高考真題 | 關注微信對答案 | 2022高考作文
·2022年高三最后沖刺鼓勵孩子的話精選 (2022-4-24 16:15:43)
·2022年高三最后一個月鼓勵的話 (2022-4-24 16:14:13)
·2022年高考期間家長需要做哪些準備 (2022-3-30 17:39:00)
·2021年高考期間如何吃更科學 (2021-5-14 16:23:18)
·2021高考:高中生經常熬夜應該多吃些什么? (2021-2-4 9:55:27)
·免費真題 ·?荚囶}

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目已公布
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
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
2022年廣東高考地理試題答案已公布
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題已公布
2022年廣東高考真題及答案匯總
2022年浙江高考真題及答案匯總
2022年廣東高考生物真題及答案已公布(完整版)
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題及答案已公布(完整版)
國家 | 北京 | 天津 | 上海 | 重慶 |
河北 | 山西 | 遼寧 | 吉林 | 江蘇 |
浙江 | 安徽 | 福建 | 江西 | 山東 |
河南 | 湖北 | 湖南 | 廣東 | 廣西 |
海南 | 四川 | 貴州 | 云南 | 西藏 |
陜西 | 甘肅 | 寧夏 | 青海 | 新疆 |
黑龍江 | 內蒙古 | 更多 |